考博——名校与名师情结(9)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4日
作者:作者:Guxiangdong  

考博——名校与名师情结(9

      

/辜向东

 

在家待了两周,理顺了家里祖孙三代的关系,也让儿子自己做主,请了他最要好的几个小伙伴到重大校门口一家店里庆祝他10岁的生日,我们大人都没有去参与,而是让他们自己尽情玩耍。两周后我放心地回到学校,安心地读书。可以说,我读博士给全家都带来了变化。变化最大的要数公公,大半辈子从不下厨房的他开始帮着老伴儿买菜做饭。儿子也开始理解奶奶,不但学着理解奶奶说的话,还惟妙惟肖地模仿奶奶说的方言,经常引得家人开怀不已。先生新的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他自己也有了一帮一起玩耍的朋友。周末闲暇时他也抽时间带父母和儿子出去吃饭、钓鱼、放风筝等等,让祖孙都很开心。我也增加了给家里尤其是给儿子打电话的频率,让他觉得妈妈虽然远隔千里,但心与他是连着的。

 

那时的上海像我这样的在读博士生要挣钱是很容易的。交大有位老师在外面兼课,不知道有什么事儿让我去替她一段时间,一周只上一个下午,也不需怎么备课,不到三个小时就可以拿到300元的课时费。由于我报考的全脱产在读博士无需交学费,当时吃住在学校,一个月的生活费只需要六七百元钱,我想自己终于到了一个无需为生计而愁、可以好好享受读书的美好时光,代了一个月的课,我就给那位老师说我不代了。先生很支持我的决定,他说:“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重身体,早日完成学业好早点儿回家。”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不用为生计而愁、无忧无虑地享受读书是人生多么美妙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了导师要求阅读的所有书目,并且写完了余下的五篇课程论文。每一篇导师都很满意。那时我自己还没有电脑,都是先写在纸上,然后找学院办公室的秘书借钥匙,周末到办公室去打印成电子稿,再发给杨老师。其实那些经典的语言学著述我也不是都能看懂,尤其是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为了尽可能地读懂杨老师给列的那些书,我还参阅了好些入门性或引介性的国内外著述,包括相关的专著和论文,比如,重读了文秋芳教授所著的《英语语言学导论》,还随带写了篇书评,后来发表在《重庆大学学报》上,即:辜向东,2003,适合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语言学教材——《英语语言学导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6):60-61。虽然读过的很多书和写过的课程论文的内容大都不记得了,但其中关于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二学期在学了语言测试课程之后,我结合语言测试的理论与知识,将其修改成文,后来发表在四川外语学院的学报上,即:辜向东,2003,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119-122

 

我记得我在重读《语言论》并修改那篇相关的课程论文以期发表的过程中,一位交大的在读硕士来我寝室聊天,看到了问我:“1933年那么老的作品看了有什么用?”那时我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只说是杨老师要求看的,很值得读。记得有一次杨老师在与我单独讨论我的课程论文的时候,给我讲了他曾是怎么训练自己的总结和提炼能力的。他说那时经常开会,他开会就看《人民日报》,每看一篇报道就想一小段或在旁边写一小段概要。现在回想博士的第一学期只修一门课程——《现代语言学》,导师要求阅读的全部是语言学经典著述,并要求写六篇课程论文。这种高质量的阅读输入和高要求的阅读产出可以说是真正的宽口径与厚基础,不仅为后来的博士论文研究与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全局性思维,以及总结、提炼与写作的能力。

 

七月初我顺利完成第一学期的任务,快快乐乐地回家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刚回来的时候,先生觉得我皮肤白了很多,叫我不要出去买菜,因为重庆的太阳火辣辣的。但是只过了三天,他说好像你不去买菜也不行哈?他的话把我逗得笑弯了腰。我回家后,公公和婆婆也像放假一样回老家住去了,先生每天都要去上班,我不买菜做饭,谁做啊?这才是生活!

 

(转自微信公众号:外语学术科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