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师范门,端了稀饭盆?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05日
作者:作者:Yangquanhong  

——吃在涪陵师专

 

1984-1987年间,笔者求学于涪陵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三年的师专生活给人留下印象无数,吃便是其中值得咀嚼与回味之一。

 

在准备去涪陵上学的前一天晚上,身为小学老师的大舅来为自己送行,谈话间他不无忧虑地说道:“考上大学好是好,就是专业差了点。俗话说,进了师范门,端了稀饭盆。”大舅是过来人,知道当时教师的处境,他甚至说:“等你师专毕业,不说找饭碗,老婆也许都找不到。”这里不想扯远了,仅愿回忆几则在母校求学期间听闻和亲历的“吃”事儿。

 

去食堂“打饭”,常可听到体育专业学生抱怨,他们有时甚至会调侃说:“师傅,我们学体育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手上的勺子抖一下!”当是时,国家对大学生提供部分生活补助,每月大概12元多。虽说当时物价并不高,但仅靠这么一点,别说体育专业的学生撑不饱,其他专业的男生也往往吃了上顿愁下顿。所幸,那些年里,男女同学之间亲如姊妹,男生既可在女生碗里直接分菜,月末还可从她们那里“拼”得一些饭票菜票。我等同学毕业后聚会,当年共度吃饭难关一事几乎是保留节目。

 

大学生活,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其中,食堂是同学们既向往却也可能伤不起的地方。有天下午,我等三、五好友锻炼后去食堂,因为晚了一点,只好吃面条。师傅们显然不大乐意“服务育人”,煮了面条竟不给放油。我等转而询问打菜的师傅是否可以从荤菜中弄点,给钱也成。好说歹说,师傅就是不给。正在这时,厨房一师傅也端着面碗走了出来,只见他径直去到菜盆,从中舀出些油,再将勺子拉的高高的让油成一根线滴落到碗里。见此情景,我等虽也眼馋但更多的是看不下去,于是与师傅们理论起来,质问他们为何可以随意享用,而我们想买一点都不成?其中一师傅显然听得烦了,又或认为我等实在盯不着兆头,砰的一声将手上的勺子掷于菜盆,并愤愤地嚷道:“你们吼啥子吼,有本事到北大、清华读书去!”听到这话,我们也不客气,甩口就回敬道:“是,你要有本事,也可以去北大、清华做饭嘛!”

 

上文说,当年男、女同学之间“无猜”,其实,在那个年代,老师与同学之间也很近很近。老师们不仅向学子提供精神食粮,有时候也奉献物质食粮。本人便曾到好多老师家蹭过饭打过牙祭。去的较多的是丁志超先生家。丁老性格爽朗,待生如子,我等隔三差五便去他家,他和师母不仅给我们做好吃的,偶尔还会备点酒水。为了活跃气氛,丁老甚至还会跟我们吼上几拳呢。由于身体欠佳,亲爱的老师早早地便离开了我们,他走之前居然不曾到我这学生家吃过一顿饭,想来好不难受。

 

有道是:食为天下先。正在我等长身体之际,物质供应偏偏不给力。高考后体检,自己体重九十八斤,拿到毕业证当日再去过秤,没想到还是差两斤才到一百,涪陵师专三年的饭看来是“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