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海洋大学—《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一等奖译文点评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0日
发布人:nanyuzi  

做翻译如做文章

——第十届中国海洋大学《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一等奖译文点评

 

文/任东升

 

做翻译总要有一套对翻译的认识。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Nida)在专著《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指出,翻译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构(restructuring)→检验(test)。也就是说,做翻译不止于转换,而是需要在语言转换完成后,对译文进行语篇层面的“重构”并且对照原文检查语义和风格的忠实程度。潘文国教授在2011 年写的《文章学翻译学刍议》中说“翻译就是做文章”,他倡导“用做文章的方法来对待翻译”。这种贴近翻译操作实际的翻译观,假以多年翻译实践的体悟和教授笔译的经验,我是很认同的。总览两个一等奖译文,都做到了语义忠实、措辞不做作、句式较地道、贴近原文风格、全篇可读性强,基本达到了“自成一体”的要求。

 

1. 理解篇章,把握准确

 

【例1】

我是北平人,从不以北平为理想的地方。北平从繁华而破落,从高雅而庸俗、而恶劣,几经沧桑,早已无复旧观。

Peiping is my hometown but never an ideal place in my eyes. This once prosperous, elegant city has gone through ups and downs, falling into decline, vulgarity, and even inferiority, and eventually out of all recognition.

 

单看开篇首句,“我”是主语无疑。但从整个首段来看,“我”不是“话题”,而仅仅是“北平”与“青岛”相比较的一个视角:借助“我”把北平设为“靶子”,字里行间含有否定意味,引出“青岛”这个话题。这是文章标题“忆青岛”的主旨所在。所以,相较于绝大多数参赛者翻译转换时倾向于“我”作为主语,一等奖译文是把“北平”设定为主语甚至“话题”,并且能够自然地衔接下一句对北平今昔变化的感触。译者选用inferiority 这个词,是对两个城市比照意图的显化(particularization)。以文章翻译学观之,“我”设定为主语,仅仅是翻译而止于转换;“北平”设为主语,才是基于把握整段乃至全篇的翻译转换,为“青岛”话题的出现做了铺垫。此外,译文因未用实义动词显得朴实、简洁、流畅,应该说比较吻合原文侃侃而谈的开篇风格。本段的结尾用linger on 转换“流连不忍去”,准确、简洁。总之,一等奖译文体现了本次翻译大赛“逼近原文、表达简洁”的首要标准。

 

【例2】

It is when I believe most Walt Whitman’s opening to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到那时,我才相信沃尔特·惠特曼在《自我之歌》开篇所写的大部分内容:“我赞美我自己,歌颂我自己,/我所认为的你也会这样认为,/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assume有“承担”“假定”与“认为”等多种意思,最终如何选择要在准确理解篇章的基础上进行。诗的最后一句“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表明“你”“我”有着相同的构成,因而所思所想也就相同。再联系前文share experiences,将assume理解为“认为”就更有心灵相通的意味。一等奖译文就做到了前后关联,从篇章层面进行理解,准确把握了assume的意思。

 

2. 衔接自然,语篇贯通

 

由于英语重形合像“葡萄藤”、汉译重意合如“竹子节”,译者经常感慨汉语和英语之间对应度不高,做汉译英尤其如此。那么发掘原文语境已限定的隐形逻辑,就是理解阶段的功夫,选择恰当而充分的衔接手段才能达到与原文一致的阐述逻辑。如:

 

【例3】

观风问俗,宜对庶民着眼。青岛民风淳厚,每于细民中见之。

However,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local customs in a place, you should start with the common people. The Qingdaonese are honest and warm-hearted, as can be seen among the populace.

 

首先,译者从前句“宦场中人”和这里的“观风问俗”的话题跨度,从前句“固……”和本句“宜……”的文脉推进,嗅出了比照逻辑,所以使用However恰当表达转折;再用if英语形合句转换汉语意合句“观风问俗”;as can be seen转换“见之”,as是通过指代实现句子衔接,表达地道、简洁,转换技能娴熟,再现了原文语篇逻辑的贯通。

 

3. 语义准确,表达细腻

 

翻译始于理解,不仅要准确把握原文措辞的“实义”,还要尽可能解读、推断、预测出指代欠明确的词汇的“语义指向”。

 

【例4】

有人说这是德国人留下的无形的制度,无论如何这种作风能维持很久便是难能可贵。

This is said to be an invisible system left by the Germans. However, it is commendable for this tradition to last for such a long time.

 

人力车服务的费用近地一角、远处二角,这种“制度”并非“实指”青岛德占时期某个成文法规,应该理解为当时规范社区居民个体行动的“社会结构”,所以其语义指向是“综合性”,system用得对,如果具化为law或rule,就是“貌合神离”。

 

【例5】

Much of the music in my life has taught me to listen deeply, not merely to notes but to the underlying swell of human emotion that informs both chords and word.

在我生命中出现的很多音乐,让我学会深入地倾听,不仅仅是听那些单独的音调,更重要的是感受整体和音与歌词背后所涌动的浓烈的情感。

 

一目了然:译文与原文在句子结构上趋近;taught me to listen译为“让我学会倾听”而不是“A 教会B+C”,摆脱了“主谓宾+ 宾”的事件描述结构,就把语义重心放在了“我”上,与全文话题相呼应;“倾听”之后只用一个“听”,but to转换为语义加深的“感受”,为的是与宾语emotion搭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inform译为“涌动”表达细腻,既是搭配的需要,又是对原词含义的升华。

 

4. 转换灵活,策略多样

 

【例6】

称得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好地方。

Qingdao is a worthy place where “it is flowery in the spring and has moon in the autumn, and it is bathed in cool summer breeze and snows in winter”.

 

原文褒奖青岛四个“有”和歌词味道很难反映在译文上,译文选用了be动词、实义动词has和snows及被动语态,不显机械,十分灵活;既用两个in介词结构再现原文的对称,也用了内嵌结构in cool summer breeze和简洁的in winter,保证了与原文等约的语义丰满度。

 

【例7】

I inherited an abiding love of jazz and blues from my grandfather. What I long for in my own work is the exuberance of life I first heard as a child, a time in our lives when sounds are most impressionable.

我得祖父遗传,对爵士乐与蓝调音乐情有独钟。我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生命的热情与活力,那是我孩提时代第一次听到的。那时候,声音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第一句一拆为二,先说主干,而后用“对字句”说细节an abiding love of jazz and blues,转换机智、自然。What名词短语并没有直译为“所字句”(其实是僵译);把一个单词exuberance 所包含的“热情+活力”两个方面都传达出来了,这是增益(amplification)策略;含有从句的a time短语,单独翻译,尽管不得已,但不失为一种策略。

 

综合各类翻译考试的经验,对译文质量的评估,首先看译文是否在细节上准确理解原文语义、句式、语篇及修辞、风格等方面的文本特征,其次看是否在一定的翻译原则指导下,以逼近原文、策略灵活、自成一体的方式,完成翻译转换。简言之,好的译文如“磁悬浮”,貌合神不离,妙的译文是力透纸背,自成一体。反之,不合格的翻译,要么死贴原文、翻译腔明显,要么因转换不透彻而有“隔靴搔痒”之遗憾,要么就是过多脱离原文进行发挥性写作。